湖南安全教育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工作之窗 > 案例汇编 >

第三篇 案例篇

编辑:   发表时间:2019-03-10 13:42:39    来源:湖南安全教育网   浏览数:0

一、概  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湖南大力强化“四个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在湖南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各级不断营造,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
  “只有抓好‘关键少数’,才能引领‘最大多数’。” 2016年12月11日,在全省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一期集中轮训班开班式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的话掷地有声。
  在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湖南一向坚持以上率下,落实“两个责任”。
  省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大力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省委先后出台“两个责任”实施意见、省属国有企业落实“两个责任”实施意见以及责任追究办法,编印下发“两个责任”操作手册。省委主要领导、省纪委书记直接约谈市州党委书记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
  在党中央领导下,省委坚决查处衡阳破坏选举案,在全省深入开展大教育、大讨论、大反思,深刻汲取教训,唤醒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以全省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狠抓换届风气监督。去年省市县乡换届和今年全省村居“两委”换届,全省共查处各类违纪人员2044人,以“史上最严的监督”确保全省换届风清气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党员干部2531人,其中厅级干部58人、处级干部452人。
  坚持问题导向,整治突出问题。中央巡视组到湖南开展巡视和巡视“回头看”后,省委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省纪委负责督查,坚决整治突出问题和顽瘴痼疾,并及时向社会公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三超两乱”、领导干部在金融活动中以权谋私、插手干预招投标、国家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涉砂涉矿等经营性活动、打着领导干部旗号办私事、领导干部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征订教辅资料等专项整治,坚决正风肃纪,回应群众关切。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有2283名党员领导干部因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被问责。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强力推进正风反腐
  省委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九项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治陋习、树新风,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063起,处理党员干部1378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531人。全省通报“四风”问题1259期4131起。
  为涤荡风气,我省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宴令”的“宴请新规”,严肃查处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坚决整治违规收送红包礼金问题,责成相关党委(党组)严肃处理此类问题并纳入严把廉洁关的重要内容。完善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公务卡结算、办公用房等管理规定。明确除外事和招商引资活动外,省内公务接待一律禁酒。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因公出国(境)和楼堂管所项目得到严格控制,全省办公用房整改后面积基本达标,一般性、事务性文件数量逐年下降,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
  近年来,先后查处了马勇、覃晓光、毕华、覃道雄、王建根、徐国才、李亿龙、周先雁、周符波等严重违纪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形成有力震慑。
  截至今年8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33.29万件次,立案67164件,结案64814件,处分64641人。立案审查厅级干部219人,是上一个五年审查厅级干部数量的3倍。通过“天网”行动,全省共追回有关人员74人(含百名“红通”1人),追回赃款9700万元。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强力“打虎”的同时,湖南持续“拍蝇”,聚焦扶贫领域,实行精准监督,集中整治面向基层群众的“雁过拔毛”式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立案10653件,处理17215人,追缴资金5.837 亿元,退还群众资金1.034亿元,通报典型案件4393件。全省上下大力推广麻阳“互联网+监督”模式,为基层反腐插上科技的“翅膀”。
  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用纪律管住大多数
  今年4月,省委首次探索对高新创投集团、现代投资公司2家省属企业开展“机动式”巡视。利剑之下,黄明、宋伟杰等多名企业领导人应声落马,“机动式”巡视首战告捷。
  这是湖南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的缩影。
  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及修订后的《条例》,湖南出台实施办法,建立省委“五人小组”听取巡视工作汇报制度,建立10个巡视组和力量充足的省委巡视组长库,并出台专项巡视专门办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立案审查的案件中,来自巡视的线索年均增长73.6%。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湖南严格落实政治巡视要求,十届省委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分15轮对335个地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巡视,十一届省委目前已完成两轮巡视。对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纪检机关一律优先核查、逐件落实,着力推进治本。
  同时,按照中央纪委“三转”要求,省市县三级纪委完成内设机构调整,一线纪检监察干部达到60%以上,实现省市县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目前,39家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监督105家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14个市州纪委共设立349家派驻纪检组,122个县级纪委共设立1270多家派驻纪检组,监督“探头”作用初步显现。
  打铁还需自身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制定监督执纪“十不准”,建立巡视组审查组临时党支部制度和临时党支部工作纪律“九不准”,加强日常监督。坚持刀刃向内,省纪委机关主动接受审计,边审计边整改;出台专门文件,明确特邀监察员主要职责为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持续开展“走进省纪委”活动,增强纪检监察工作透明度。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77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35人。各级准确把握和运用“四种形态”,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的政治效果不断彰显。
                            
二、用案说纪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重要意义,筑牢思想防线,打消侥幸心理,严以律己,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风清气正。
1.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章对3类违反作风建设的行为作出了处分规定。
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章“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 共有8个条款对3类违反作风建设的行为作出了处分规定。
 
  1).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从事营利活动的不正之风,容易产生权钱交易、滋生腐败问题,侵害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对此,新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党和国家机关违反有关规定经商办企业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违规使用公款公物等行为。公款姓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分一毫都不能私用。违规使用公款进行大吃大喝、赠送礼品、滥发津补贴等行为,严重违反作风建设的规定,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对此,新条例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者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第九十七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3).违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的行为。违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的行为、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的行为、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会议活动管理规定以及违规举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行为和违反办公用房管理规定的行为。对此,新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的;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第九十九条规定:“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第一百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使用公务用车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留党察看处分。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到禁止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开会的;决定或者批准举办各类节会、庆典活动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擅自举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或者借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取费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决定或者批准兴建、装修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楼堂馆所,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的;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或者其他场所供个人使用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遵守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以优良的党风来带动民风社风,建设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案例一:违规使用警车受处分。
永州市江永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欧阳亚峰公车私用问题。2017年5月12日,欧阳亚峰从县公安局私自驾驶巡逻警车到自己家中接孩子,并用该警车送孩子上学,被群众发现并网络举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欧阳亚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释纪
   欧阳亚峰的行为,第一,违反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关于“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的精神;第二,违反了2016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第一条关于党员要做到“坚持公私分明”的规定,以及第五条和第六条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规定;第三,违反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1〕2号)第十四条关于“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不得公车私用”的规定。根据2016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第一百条关于“违反有关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使用公务用车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留党察看处分的规定,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是恰当的。
  本条所称的“违反有关规定”主要是指违反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2011年6月6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3年11月18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12日)等有关规定。
  应当注意,新条例第一百条规定的违规行为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不准购买和更换超过规定标准的小轿车。第二,党政机关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第三,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本案发生和查处时间都在2016年1月1日之后,应当按照新条例及有关规定处理。
  评说
  公车私用的行为,表面看是小事,实则是大事,是一种公私不分的行为,是一种不廉洁的行为,是一种影响党的作风建设的行为,长此以往,还会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党的执政基础。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把配备使用管理公务用车作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内容之一,把配备使用管理公务用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纠“四风”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大力气进行了整治,并对公务用车进行大力改革,使得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情况大为改观,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又把违反有关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使用公务用车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以专门条款作出了处分规定,这为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欧阳亚峰作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作为统一着装和有特殊纪律的公务员,人民群众关注度高,本应当廉洁意识、纪律意识更强,自觉践行新准则规定的道德规范,坚持公私分明、廉洁从政、廉洁用权;认真学习新条例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等党纪党规,守住纪律“底线”。但他罔顾党纪党规,不但驾驶警车带其妻子看病、损害党员干部职务的廉洁性,还在处警时搭载其妻子到事故现场、影响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是在党的十八大和新条例颁布施行之后,这种顶风违纪行为,给予其相应的党纪处分是应当的。
  欧阳亚峰的教训,告诫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清正廉洁本色,时刻牢记公权为公、用来为民,公物姓公、公私分明。否则,就要受到党纪的处分。

案例二:借公务差旅之机公款旅游受处分
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刘金鹏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案。2016年5月,刘金鹏借公务出差济南、北京之机,改变行程赴徐州、泰山等景区游玩,并报销一行人交通、住宿等费用合计40522元。2017年4月,刘金鹏借赴济南考察学习之机,到龟山汉墓等景区游玩,并报销交通、住宿及差旅补助等费用合计14650元。另外,刘金鹏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2017年12月,株洲市纪委决定:给予刘金鹏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释纪
  刘金鹏的行为,违反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精神,还违反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第十三条关于“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国内差旅内部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国内差旅人数和天数,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的规定。根据新条例第九十八条第(一)项关于“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的规定,给予其相应的党纪处分是应当的。
  适用新条例第九十八条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区分“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和“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用公款旅游”,是指毫无遮拦、明目张胆地用公款组织旅游行为,支付旅游费用;“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是指确实有实际公务需要出差,在出差的间隙进行旅游的行为;“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是指无明确公务目的或者无实质公务目的,但打着公务出差的旗号,以公务为名行旅游之实的行为。
  第二,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的界限问题。如果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违规使用的是公款,属于违纪;如果在公务差旅期间,在不影响正常公务,没有安排正常公务的间隙,在经领导同意后自费参观旅游景点,不应当认为是违纪。
  第三,认定本条规定的行为时,应当考虑除了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外,违规支付的旅游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费用应由个人负担。
  本案发生和处理时间都在2016年1月1日之后,应当按照新条例及有关规定处理。
  评说
  公款旅游陋习甚深,被群众称为“景区的腐败”,群众反映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严禁公款旅游,对公款旅游重拳出击,严厉整治。随着正风肃纪的不断深入,明目张胆地用公款旅游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当前仍有个别单位和个人挖空心思,采取各种手段,给公款旅游穿上“马甲”。如以会议、培训、参观、考察、研讨、参展、招商引资等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旅游之余顺带培训,旅游中间“插播”会议……有的违纪者甚至以此为名,到国(境)外旅游。
  公务差旅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出差的费用按标准由公款支付。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并由公款支付差旅费用,实际上是党员干部利用职权用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既浪费了国家财产,又滋长了享乐主义,还违反了廉洁纪律规定,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本案中,刘金鹏作为公司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理应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了然于胸,自觉践行廉洁自律规范,守住纪律“红线”。他却借公务差旅之机组织并参与公款旅游,使旅游披上了“隐身衣”,是一种典型的顶风违纪行为,追究其相应的纪律责任是应当的。
  刘金鹏的教训,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为公,一分一厘不能乱用。否则,就要受到党纪处分。

  案例三: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受处分
2016年3月1日,汝城县广播电视台考察组一行4人到临武广播电视台考察,晚餐中,临武广播电视台台长刘先亮率3名副台长、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10人陪同,席间还饮用了洋酒。
郴州市纪委和临武县纪委迅速调查,查清了临武县广播电视台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规格接待的问题,参与饭局的临武县广播电视台10人均被严肃处理。其中,临武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刘先亮负有直接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县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职务;纪检组长许云负有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工会主席兼办公室主任王迎军负有直接责任,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其他7人均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释纪
  王迎军超标准接待的行为,违反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办发〔2013〕22号)第八条关于“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的规定,还违反了第十条关于“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员不得超过3人”“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的规定。根据新条例第九十九条关于“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规定,给予其相应的党纪处分是应当的。
  在适用新条例第九十九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本条的违纪行为主体既包括提供接待的接待方,又包括参与接待的被接待方。第二,“情节较重”和“情节严重”,应当综合考虑违规接待的标准、超范围的程度,造成的浪费程度以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程度予以确定。第三,如果是单位违纪,则应当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党员的党纪责任。这里的“直接责任者”,是指违规公务接待的决定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领导责任者”,是指对违反公务接待负有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第四,有本条规定的违纪行为的,达到情节较重的,才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党纪处分,对情节较轻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
  本案发生和处理时间都在2016年1月1日之后,应当按照新条例及其有关规定处理。
    评说
  违规公务接待容易滋生“舌尖上的腐败”问题,既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人民群众痛恨的作风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公务接待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相继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省委也出台了《湖南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2014年1月25日)。2015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九条对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行为作出处分规定,为公务接待画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近年来,各级“三公经费”逐年下降,“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逐渐得到了有效遏制,俭朴理性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然而,仍然有个别党员干部存在“公务接待是个筐,什么费用都往里面装”的错误认识。觉得在公务接待中,如果不多找几个人陪同就是不尊重,不大吃大喝就是不懂待客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热情好客等风俗,被畸形地运用到公务接待中,导致公务接待中喝高档酒、吃天价菜、来客一人陪客一桌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这既破坏了党员干部形象,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王迎军作为县广播电视台工会主席兼办公室主任,理应熟悉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务接待中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各项规定,他却在公务活动中违规接待,不仅使用了高档洋酒接待,还上演了11人接待4人的闹剧,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是应当的。
  王迎军的教训,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正常的公务接待无可厚非,但利用公务接待的机会公款吃喝、挥霍浪费,就是违反廉洁纪律,就要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 黄航作品选
  • 长沙五丰村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
  • 儿童安全事故频发,家长切记要提高安全意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 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内容
  • 广东幼儿园6死1伤案件:这些保命方法,希望孩子永远也用不上
  • 医院食堂盒饭被曝吃出鼠头?当地通报:属实
  • 近期多人被这盘菜放倒,紧急提醒→